十字花科(Cruciferae)蕓薹屬蕓薹種白菜亞種中以花薹為產(chǎn)品的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 utilis Tsen.et Lee.又稱菜心,古稱薹心菜。2n=2x=20。薹柔嫩,供炒食。每100克鮮菜中,含水分94-95克,碳水化合物0.72-1.08克,全氮化合物0.21-0.33克,維生素34-39毫克。起源于中國南部,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經(jīng)長期選擇和栽培馴化而來,并形成了不同類型和品種。主要分布廣東、廣西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等進。上海、北京、南京、成都及廈門等城市郊區(qū)有少量栽培。20世紀后葉日本引進試種成功。
植物學性狀:根系淺,主要根群分布在3-10厘米,直徑10-20厘米的土層中。抽薹前莖短縮,綠色。葉寬卵圓形或橢圓形,葉緣波狀,葉片綠或黃綠色;葉柄有淺溝,淺綠色。抽生的花莖(即菜薹)橫切面圓形,黃綠或綠色;花莖葉較小,卵形;花莖下部葉柄短,上部葉無柄。總狀花序,完全花,花冠黃色,花瓣4,十字形,4強雄蕊,雌蕊1。長角果,兩室,成熟時黃褐色。種子細小,近圓球形,黃褐色至褐色。千粒重1.3-1.7克。
生長發(fā)育與菜薹形成:菜薹的生育過程分為發(fā)芽期、幼苗期、葉片生長期、菜薹形成期和開花結果期。在適宜條件下,種子萌動至子葉開展為發(fā)芽期,經(jīng)5-7天,第1真葉開始生長至第5真葉為幼苗期,經(jīng)14-18天;第6真葉至植株現(xiàn)蕾為葉片生長期,經(jīng)7-21天;現(xiàn)蕾至菜薹采收為菜薹形成期,歷時14-18天;初花至種子成熟為開花結果期,經(jīng)50-60天。不同品種的生育期長短不同,早、中熟品種40-45天,遲熟品種因葉片生長期和菜薹形成期較長,生育期為50-70天。各品種的生育期還因栽培季節(jié)和栽培條件不同而異。菜薹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為15-25℃。不同生長期對溫度要求不同,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適溫25-30℃;葉片生長溫度稍低,菜薹形成適溫15-20℃。晝溫20℃,夜溫15℃時菜薹發(fā)育良好,產(chǎn)量高、品質(zhì)佳。溫度過高或過低,菜薹纖細,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菜薹屬長日照植物,但多數(shù)品種對光周期要求不嚴格,花芽分化和菜薹生長快漫主要受溫度影響。
幼苗具2-3片真葉時開始花芽分化,現(xiàn)蕾以前以葉片生長為主,菜薹發(fā)育緩慢;現(xiàn)蕾后菜薹迅速生長。菜薹形成期間莖端和形成層細胞不斷進行分裂,菜薹節(jié)間迅速伸長和增粗。皮層髓部的薄壁組織發(fā)達,機械組織不發(fā)達。葉片同化物質(zhì)不斷向菜薹運輸,糖類、氮化物及維生素C等不斷積累。植株生長量、葉面積大小與菜薹產(chǎn)量呈現(xiàn)正相關。在適宜條件下,主薹采收后還抽生側薹,側薹多少因品種、栽培季節(jié)及栽培條件不同而異。
類型與品種:一般按生長期長短和對栽培季節(jié)的適應性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類型。①早熟類型:植株小,生長期短,抽薹早,菜薹細小,腋芽萌發(fā)力弱,以采收主薹為主,產(chǎn)量較低。較耐熱,對低溫敏咸,溫度稍低就容易提早抽薹。主要品種有四九心,黃葉早心,青柳葉早心,油葉早心,吉隆坡菜心及桂林柳葉早菜心等。②中熟類型:植株中等,生長期略長,生長較快,腋芽有一定萌發(fā)力,主薹、側薹兼收,以主薹為主,菜薹質(zhì)量好。對溫度適應性廣,耐熱性與早熟種相近,遇低溫易抽薹。主要品種有黃葉中心,大花球中心,青梗中心,青柳葉中心,60日菜心,及桂林柳葉中菜花等。③晚熟類型:植株較大,生長期較長,抽薹遲。腋芽萌發(fā)力強,主、側薹兼收,采收期較長,菜薹產(chǎn)量較高。不耐熱。主要品種有青圓葉遲心,青梗大花球,黃梗大花球,青柳葉遲心,三月青菜心和桂林晚菜花等。
栽培技術:根據(jù)不同品種對溫度的反應,確定適宜播種期是菜薹栽培的關鍵措施。中國廣東、廣西等地,早熟品種一般于4-8月播種,播后30-45天開始收獲,采收供應期為5月至10月;中熟種一般9月至10月播種,播后40-50天收獲,采收供應期10月至翌年1月;晚熟品種一般11月至翌年3月播種,播后45-55天開始收獲,采收供應期12月至翌年4月。菜薹可直播或育苗移栽,以育苗移栽為宜。應注意適時、適量播種,及時間苗,培育嫩壯幼苗。菜薹宜于有機質(zhì)較豐富、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栽培,一般栽培株行距為15-20厘米。
菜薹對礦質(zhì)營養(yǎng)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鉀的比例為3.5:1:3.4。氮、磷、鉀的吸收比例與土壤供鉀水平有關。生產(chǎn)1000公斤菜薹,需氮2.2-3.6公斤,磷0.6-1.0公斤,鉀1.1-3.8公斤。對氮的吸收,幼苗期占總吸收量22.3-33.3%,葉片生長期占11.6-26.8,現(xiàn)蕾至采收占39.9-62.0%。各時期對磷的吸收分別為17.6-33.3%,17.5-26.4%,42.9-64.9%。鉀的吸收分別為21.2-30.2%、19-25%和44.8-59.8。施用有機肥可促進根系生長和提高菜薹品質(zhì)。栽植前施用腐熟廄肥和鉀肥,移栽返青后及植株現(xiàn)蕾至采收期間追施速效氮肥。生長期間適當灌溉保持土壤濕潤。優(yōu)質(zhì)菜薹的形態(tài)標準:薹粗、節(jié)間較疏,薹葉少而細,達到初花。當菜薹高度與植株高度相同時(俗稱“齊口花”),為最適采收期。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軟腐病(見大白菜)及菌核病。主要蟲害有菜心野螟、黃曲條跳甲和菜粉蝶等(見蔬菜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