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目白鰭豚科白鰭豚屬的唯一種。中國特產(chǎn)的淡水齒鯨類動(dòng)物,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在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中也有發(fā)現(xiàn)。體呈紡錘形,體長1.5~2.5米,體重可達(dá)230千克;吻部呈喙?fàn)睿L,吻尖略向上翹;額頂顯著隆起;眼小,位于角下方;耳孔極小,形似針眼,位于眼的后下方;背鰭呈低的等腰三角形,位于背中部而略靠后;鰭肢寬,末端圓鈍,尾鰭后緣凹入,呈新月形;背灰色或藍(lán)灰色,腹面白色,背鰭、鰭肢背面、尾鰭均為灰色或青灰色,呼吸時(shí),頭部先出水,噴出的水花不高,尾鰭并不出水。
中國對白鰭豚的記載最早見于《爾雅》。晉代郭璞(276~324)在《爾雅注》中對白鰭豚的形態(tài)和生態(tài)做了初步描述。白□豚善潛水,但易被機(jī)動(dòng)船的螺旋槳擊傷而致死。通常成對活動(dòng)。晚春湖水上升時(shí),白鰭豚多游至清潔的小河中交配,3~4月繁殖,每胎1仔。以魚為食,用長喙可捕捉底棲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