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是由于從食物中獲取的鐵不能滿足小兒的生理需要而使體內(nèi)貯存鐵減少,血紅蛋白形成減少的一種貧血。臨床上常有面色蒼白、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xiàn)。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 本病是一種普及全世界的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而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病率高達30 ̄90%,我國屬發(fā)病率高的國家之一,其中我國農(nóng)村發(fā)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歲以下的小兒均可發(fā)病,特別多見于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本癥是一種可以預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兒的飲食搭配,增加膳食鐵含量即可預防此病,但一旦發(fā)病,必須及時治療,以免危害兒童的健康
臨床表現(xiàn)
1.一般表現(xiàn):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較為明顯。 2.消化系統(tǒng):常有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嚴重時出現(xiàn)吸收不良綜合征。 3.神經(jīng)精神改變: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減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見體征:口唇、眼結膜、甲床蒼白,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
診斷依據(jù)
1.貧血為小細胞性低色素性。生后10天內(nèi)新生兒Hb〈145g/L,10天至6個月〈110g/L,6 ̄14歲〈120g/L。MCHC〈31%,MCV〈80fl,MCH〈27pg。 2.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如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3.血清(漿)鐵〈10.7umol/L(60ug/dl)。 4.總鐵結合力〉62.7umol/L(350ug/dl);運鐵蛋白飽和度〈15%有參考意義,〈10%有確定意義。 5.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少或消失(0 ̄+),鐵粒幼細胞〈15%。 6.紅細胞游離原卜琳〉0.9umol/L(〉50ug/dl)。 7.血清鐵蛋白〈16ug/L(16ng/ml)。 8.鐵劑治療有效。用鐵劑治療6周后,血紅蛋白上升20g/L以上。
治療原則
1.查明和去除病因; 2.防治感染; 3.補充鐵劑; 4.糾正偏食習慣,根據(jù)消化能力,增加富于鐵質(zhì)的食品。
用藥原則
1.本病以首選口服硫酸亞鐵制劑療效好。 2.口服鐵劑發(fā)生嚴重胃腸道反應者,可選用注射鐵劑,如右旋糖酐鐵劑等。 3.使用鐵劑治療療程要足,不能過早停藥。 4.嚴重貧血病人先輸血1 ̄2次,再改用鐵劑治療。
輔助檢查
1.對鐵缺乏的隱匿前期及無貧血鐵缺乏期的病人,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貧血時間長或鐵劑治療效果差或無效者,檢查專案應包括檢查框限中的“A、B、C”。
療效評價
1.治愈 (1)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2)前述缺鐵診斷指標均恢復正常。 (3)血紅蛋白恢復至相應年齡正常水平(〉110g/L)。 (4)骨髓鐵、血清鐵蛋白等貯鐵指標恢復正常(血清鐵蛋白高于10ug/L)。 (5)缺鐵病因完全清除。 2.好轉 (1)治療1周末網(wǎng)織紅細胞明顯升高,兩周血紅蛋白開始上升,臨床癥狀減輕。 (2)缺鐵診斷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3)骨髓鐵、血清鐵蛋白等貯鐵未恢復正常。 3.未愈 (1)臨床癥狀未改善。 (2)治療四周Hb上升不足20g/L。 (3)缺鐵診斷指標骨髓鐵及血清鐵蛋白未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