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視是指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經(jīng)核、神經(jīng)或眼外肌本身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的眼位偏斜。其眼球偏斜程度在不同注視方向有所不同,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運動障礙,其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者常為眼外肌先天發(fā)育異常。后天性病因有: 1.炎性或中毒(如周圍神經(jīng)炎、一氧化碳中毒); 2.代謝性、血管性、退行性病變(如糖尿病、高血壓病引起); 3.腫瘤壓迫顱神經(jīng)或眼外; 4.外傷致顱神經(jīng)或眼外肌損傷。
臨床表現(xiàn)
1.突然發(fā)病,有復視,眩暈與步態(tài)不穩(wěn)。遮蓋一眼癥狀消失; 2.眼位偏斜; 3.第二斜視角大于第一斜視角; 4.患者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轉動時,完全或部分受限; 5.常有代償頭位。
診斷依據(jù)
1.突然發(fā)病; 2.復視及代償頭位; 3.眼位偏斜; 4.第二斜視角〉第一斜視角; 5.眼球運動障礙; 6.復象檢查可簡單快速確定麻痹肌,同視機檢查可準確查出麻痹肌肉及其麻痹程度。
治療原則
1.針對病因治療,病因不明者可試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 2.應用營養(yǎng)神經(jīng)、促進代謝及擴張血管藥物; 3.針刺及理療; 4.遮蓋一眼消除復視困擾,對幼兒可兩眼輪流遮蓋以防發(fā)生弱視; 5.病因已消除,經(jīng)藥物治療半年以上,病情穩(wěn)定而麻痹肌功能仍無恢復可能者,可考慮行三棱鏡或手術矯正。
用藥原則
1.本病初期雙肌維生素B1、維生素B12或維生素B1、肌甘為主,加口服促進代謝、擴張血管藥物。 2.恢復期可以口服藥物為主。 3.原因不明者加用地塞米松及一種抗生素。
輔助檢查
1.麻痹性斜視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如需排除顱內病變則應加檢查框限“B”或“C”。
療效評價
1.治愈:周圍神經(jīng)炎引起者,麻痹肌功能基本恢復,眼位正,復視基本消失。 2.好轉:眼球偏斜度較治療前明顯減少,復視減輕。 3.未愈:眼球偏斜度及復視無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