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節(jié)竹筍用林
(1)科學留養(yǎng)母竹
高節(jié)竹林適宜的立竹數(shù)為350-450株/畝,平均胸徑5-6厘米,年齡結構以1∶1∶1∶1(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為宜。每年留養(yǎng)母竹株數(shù)宜控制在150株左右。
(2)松土除草,施肥培土
在每年6月份,進行除草松土,松土的深度為8-15厘米。每年的10月份進行第2次松土削草,松土的深度為7-10厘米。施肥3次,6月份施速效肥,每畝施尿素25-30公斤,加施土雜肥1500-2000公斤,均勻撒施,結合松土,將其翻入土中;9-11月份施農(nóng)家肥為主,再增施些磷肥,結合松土,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均勻撒施,覆入土中;2-3月份,施速效肥,以氮肥為主,每畝施30-50公斤尿素、人糞尿1000-3000公斤。
(3)澆水灌溉
高節(jié)竹雖較耐干旱瘠薄,但若遇長期干旱無雨,應澆水,澆水次數(shù)和量視干旱程度而定。
2、黃甜竹
(1)立竹結構調(diào)整
黃甜竹豐產(chǎn)林立竹密度大體為每畝600-1000株;立竹年齡結構以保持1至5年生為好,其中1至3年生應各占30%,4至5年生占10%。
(2)土壤管理
一般成林竹園每年6月深翻松土1次,深度25-30厘米,10月松土鋤草1次。
(3)科學施肥
每年施4次肥,第1次在2月份,宜施氮肥為主的速效肥;第2次在5-6月份,施肥量應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左右,一般施有機肥每畝2500-5000公斤,化肥50公斤;第3次在8-9月份,應占全年施肥量的15%,施低濃度的液體肥料,可將人糞尿1000公斤沖水2-3倍進行潑施;12月份進行第4次施肥,宜用廄肥、堆肥等體積大的有機肥料。
(4)水分管理
在干旱的秋冬季節(jié),要進行竹林灌溉或噴灌,澆水數(shù)量以澆透為宜,每畝水量5-10噸。
(5)合理挖筍
一般谷雨前5天出筍,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全部采挖。一般在谷雨后一周內(nèi)留養(yǎng)母竹,母竹留養(yǎng)的株數(shù),以每畝200-250株為好。
3、散生觀賞竹
散生觀賞竹如紫竹、斑竹、龜甲竹等,其培育技術如下:
。1)移栽造林
造林季節(jié)為2月,母竹以1-2年生、中小型健康竹為宜,鞭上有健壯芽4-5個,留枝6-8盤,造林密度每畝為60株左右。栽植后澆足定根水,較高大的母竹一定要有支撐,防止風吹搖晃。
(2)林地管理
每年筍期后的5-6月要墾復1次,保持排水溝和管道的暢通,不能讓林地積水。
(3)科學施肥
1年施肥2-3次,第1次2-3月份,每畝溝施復合肥30-50公斤;第2次5-6月,結合墾復林地,每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第3次為10-11月份,少量溝施一些復合肥。
(4)留筍養(yǎng)竹
做到疏密有度、大小合理,除了需要保留養(yǎng)竹的竹筍之外,其余應及時刪除。適時淘汰老齡竹及病枯竹等,結合筍期后的5-6月竹園墾復連蔸挖去。
4、叢生觀賞竹
叢生觀賞竹主要有孝順竹、鳳尾竹等,其培育技術如下:
(1)移栽造林
移栽季節(jié)在3-4月。起苗時將竹苗連蔸帶土挖起,盡量不要損傷竹蔸,并砍去過高竹梢,防止失水。栽植坑要寬松,比竹苗的蔸部要大,種植時回填土壤要分層壓實,然后澆足定根水。
(2)水分管理
筍期前的干旱季節(jié),每周或隔周澆水一次,可促進早發(fā)筍、多發(fā)筍。在夏秋季干旱期間,應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
(3)適時施肥
3-5月份施復合肥,每叢1公斤左右,9月份,每叢可施復合肥1公斤。施肥應在離竹叢20厘米左右周圍環(huán)狀開溝,將肥料施入溝內(nèi)后覆土,溝深15-30厘米。
(4)中耕除草
在冬季休眠期對竹園進行全面松土,深度約20厘米,并將清除出的雜草埋入竹蔸旁的土壤中作肥料。
(5)防凍保暖
冬季易受凍害的地區(qū),要及時作好防凍保暖工作。入秋多施磷鉀肥,地面蓋草,搭防風保暖帳篷或包裹保暖物等。此外,盆栽竹要及時搬入溫室過冬。
5、大木竹
(1)扒土翻曬
3月上旬,在竹叢周圍用鋤頭自外而內(nèi)將土扒開,讓稈基和筍蔸的筍目暴見陽光。清明前后將扒開的泥土重新復上。結合扒土翻曬,及時將老竹蔸和老竹根挖除,以利出筍。
(2)施肥
每年要施1次基肥和兩次追肥,基肥在4月中上旬竹叢扒土后20-30天結合復土施,施欄肥等有機肥每叢50-80公斤,施后立即復土。追肥在出筍初期和盛期的6-8月進行,每叢施0.5公斤尿素,可在母竹周圍開溝加水澆施,不能直接施在剛挖掘的筍蔸或稈基筍目上。
(3)適時留母
留大去小、留壯去弱、留稀去密、留低去高,用材為主宜早留,應留養(yǎng)初期和盛期的頭、二目筍;以筍用為主宜遲留,以留養(yǎng)盛期后半段出筍為好。割筍后要及時將筍蔸培蓋好。
(4)合理砍伐
每年冬季及時砍去4年生以上老竹,保證竹林內(nèi)1-3年生母竹數(shù)量各保持在1/3左右。
6、綠竹筍用林
(1)曬蔸
在每年“驚蟄”至“春分”期間,將竹叢周圍的表土扒開,割斷表面竹根,讓陽光曝曬半個月至一個月。
(2)培土
每年培土兩次,第1次在曬蔸結束施肥后進行,將原來扒開的泥土重新覆蓋于根際;第2次在4月中下旬出筍前進行,培土厚度以高于原竹蔸20-30厘米為宜。
(3)采筍與留養(yǎng)母竹
在竹林的始筍期和末期,每隔4-5天挖筍1次,在盛期,每隔2-3天挖一次;初期筍和末期筍全挖,留母竹選盛期筍,一般每叢每年留養(yǎng)竹5-6株。母竹每叢保留20株左右,其中2-4年生母竹保持7-10株。
(4)筍穴處理
包括施肥和封土。對于7月前和9月后采割后所留筍穴,可即時封土,對于盛期筍(8月)采后筍穴需停3-7天,待切面結膜后再封土;封土前宜給筍穴施肥,一般每穴施100克水釋尿素或竹筍專用肥。
(5)水肥管理
在連續(xù)晴天或干旱季節(jié),特別是在發(fā)筍期間要進行灌溉或澆水;每年施肥2-3次,第1次在曬蔸后的3月中下旬,一般每叢可施人糞尿、廄肥25-50公斤或腐熟的餅肥7-10公斤,或塘泥50-100公斤;第2次在5月中下旬,以施速效肥為主,每叢每次可施氮、磷、鉀混合肥料(5∶1∶2)1-2公斤,或尿素1公斤,或竹筍專用復合肥2公斤,在竹叢四周開環(huán)狀溝,將肥料均勻撒入土內(nèi);第3次在9月上旬,以含磷、鉀、硅較多的焦泥灰、磷鉀肥為佳,以每叢1-2公斤為度。
7、麻竹筍用林
(1)除草松土
每年的3月、5月和8月進行鋤草、松土各1次,松土深度為5-10厘米。
(2)科學施肥
每年施肥3次,分別在3月、5月和8月進行。3月份以施農(nóng)家肥為主,每叢20-40公斤;5月、8月以施速效化肥為主,每叢每次施N∶P∶K比例為5∶1∶2的復合肥1-1.5公斤,或尿素0.5-l公斤。
(3)扒土曬目
每年在春分至清明期間進行,把竹叢的表土往外扒開,鏟除表層細根,使竹篼充分暴露于陽光中曬白15-30天。4月底、5月初將扒開土壤重新覆蓋,并培土至筍目以上20-25厘米。
(4)排水灌溉
林地積水及時排除,干旱時及時灌溉。為促進提前發(fā)筍,應在雨季前每周或每半月灌水一次。在產(chǎn)筍期間,應保持土壤濕潤。
(5)合理采筍和留養(yǎng)母竹
竹筍采收應做到及時、適時,出筍期每隔4-5天采筍一次。選留母竹的最佳時期為每年出筍的盛期,在每叢竹的不同方位留養(yǎng)1-2株母竹。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齊地面砍除3-4年生淘汰母竹,使每叢竹始終保持4-6株母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