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至1.5米,藥用根莖,其主根圓柱形,黃褐色,梢木質化。黃芪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水退腫的功能,在中藥處方中占有很大比例,且年出口量大。
一、選地整地:黃芪適應性強,比較耐寒耐旱,一般土壤都能生長,不宜在低洼積水地種植,根部較深,種前應深耕土地,適時洇地,干旱地區(qū)在雨季種植不錯。
二、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秋末和春天播種均可,也可以進行夏播。在播種之前將種子用水泡漲,浸泡時間約6-8個小時為宜,撈出后用沙子拌起來,發(fā)現(xiàn)有芽時即可播種。一般7-10天出苗。條播,按行距25厘米開2厘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大鋤稍用力推平,然后再將畦面摟出浮土。
三、田間管理:苗高8-10厘米間去擁擠苗,株距8-12厘米為宜,定苗后要澆水追肥,畝用尿素10-15公斤。苗期注意中耕除草。雨季濕度過大,要注意排水。
四、病蟲害防治:在7-8月間時有白粉病發(fā)生,可用粉誘寧或白粉靈、及多茵靈、托布津液按說明噴治,一次或二次痊愈。
五、收獲加工:當年秋后或第二年秋后,挖出或拔出,去掉泥土和蘆莖,曬干入藥,也可以鮮賣。
增收措施:種前多施有機肥做底肥,深耕耙細,產量會有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