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10月,是食用菌生產(chǎn)比較熱鬧的時期。秋季出菇異彩紛呈,冬季栽培的制種如火如荼,較多品種的發(fā)菌正在進行。本月應以發(fā)菌管理為重點,正在出菇和準備出菇的應不失時機做好管理,確保理想出菇。
出菇管理 早秋平菇:該階段的管理重點應強調一個“水”字:常規(guī)栽培的,出菇后菌袋失水嚴重,應采取浸泡或注射等方法予以補水,以期獲得較高產(chǎn)量。暴發(fā)出菇生物學效率在100%以上的,可清理菌袋,及時將下批平菇轉入出菇管理。9月播種的平菇,應盡量控制,使之進一步菌絲后熟,最大限度地積累營養(yǎng),為10月出菇奠定基礎。金針菇:大部分金針菇出菇已進入尾聲,約有1/3的金針菇還在出菇。用冷庫反季節(jié)栽培金針菇的最大難度是水分管理,據(jù)8月調研,部分金針菇出菇場所濕度偏低,導致產(chǎn)量不盡人意。其中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濕度測量時主要位置多在1.5米高度,而冷庫內的溫度呈上高下低狀態(tài),用水多采取地面灑水的辦法,使得高層的溫度偏高而濕度偏低。二是目前棉子殼原料多為大殼、短絨,吸水率低,約30%左右,而且持水性差,導致菌袋內水分“先天不足”。雙孢菇:9月上旬播種的雙孢菇,10月中下旬出第一潮菇。注意出菇后對畦床進行有效補水,以利出第二潮菇。木耳類:由于溫差較大,無論是黑木耳還是毛木耳,生長速度都變慢,此時不要噴水過多,以延長生長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產(chǎn)量。香菇:高溫型香菇已進入末期管理,由于溫度變低、溫差變大,香菇質量將會因此而提高。但要注意,10月初進行最后一次泡袋后,強化低溫管理,可以長出一批高品質的鮮菇,隨即應清棚,進行消毒殺菌處理,10月底即可準備將低溫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進棚。
發(fā)菌管理 菌種:無論二級種還是三級種,均應注意,濕度大對菌種是不利的,應加強通風管理,有條件的應進行降濕處理。要嚴格剔雜,尤其要防范鏈孢霉等毀滅性雜菌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現(xiàn),要立即用塑料袋慢慢套住污染菌袋,移到棚外進行銷毀處理。香菇:低溫型香菇發(fā)菌多已完成,此時應密切注意溫度變化,本著“就低不就高”的原則,調整發(fā)菌溫度,寧可延長發(fā)菌時間,也不要因溫度高導致菌袋受損。個別地區(qū)的香菇進入后熟期或轉色期,應設法降低溫度,根據(jù)菌絲的生長狀況,適時適度打孔,并拉大溫差和濕度差,以利菌絲的生理轉換。中低溫型平菇:常規(guī)管理即可,注意不要碼袋,嚴防燒菌。發(fā)菌棚覆蓋防蟲網(wǎng),并每3天左右噴灑1次高效氯氰菊酯,以防菇蚊等害蟲的侵襲。雙孢菇:部分延期栽培的雙孢菇可于10月中旬前后播種,管理重點是防止病蟲侵襲。每5天左右噴灑1次百病傻300倍液,預防雜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