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質分析與養(yǎng)殖
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中,我們一般要定期進行簡單的水質分析,有條件的單位可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水的pH值,水的硬度,水體中的氨、氮含量,水體中汞、鉛、銅等重金屬離子含量等方面均對養(yǎng)殖效果產生影響,特別是多數魚類喜歡生活生長在中性偏堿,氨氮含量小的水環(huán)境中。
二、養(yǎng)殖用水的管理和調節(jié)
在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有了好的水源和好的水質,還要注意水的調節(jié),養(yǎng)殖用水的管理和調節(jié)是個重要內容,這個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水位調節(jié) 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季節(jié)和魚類的不同生長階段適時進行水位調節(jié)。每年開春后便降低水位以迅速提高水溫,使魚類及早開食;在夏季的苗種培育過程中,“寸片”以前的夏花養(yǎng)殖應保持池水深度在50cm左右,以后隨魚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以提高苗種的成活率和加快生長速度;冬季來臨之前,深灌池塘,使池水達到最高水位,以保持池塘底層較高的水溫,在我們江淮地區(qū),水深2米的池塘底層水溫可達到10℃左右,不僅可以提高魚類越冬成活率,而且在垂釣場可開展冬季釣魚。
水溫調節(jié) 每種魚均有一定的適溫范圍,經常進行水溫檢測并采取一定調節(jié)方式使魚類達到最佳生長狀態(tài)。水溫調節(jié)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人工增水調節(jié),適時加注新水以使池塘水體溫度達到28-30℃最佳的水溫狀態(tài),這一點在甲魚的露天養(yǎng)殖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二是生態(tài)水溫調節(jié),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
水質調節(jié) 水質調節(jié)是進行水體管理的重要方面,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1)、適時加注新水。一般每半個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30厘米左右,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流水養(yǎng)魚的方式更佳。(2)、科學使用增氧機械。一般每2000平方配備3千瓦增氧機一臺,并適時開機增氧。(3)、用生石灰改善水質。每畝用生石灰25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每月一次。(4)、適時施肥。在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魚類的排便、餌料、殘渣等因素易使池塘氨、氮含量偏高,施肥量一般在每畝施磷酸二氫鈣7公斤左右,以降低水體中的氨氮濃度,達到施肥和調節(jié)水質的雙重效果。
三、水與養(yǎng)殖品種
進行高密度養(yǎng)殖時,可考慮不同水層、不同品種間的搭配;在進行熱帶魚(如淡水白鯧、羅非魚)和冷水性魚類(如虹鱒魚)的養(yǎng)殖時我們要注意水溫的制約因素。
四、水與魚病防治
魚病的發(fā)生是個綜合因素,但和水體相關因子的關系最密切,我們主要注意以下三點:(1)、堅持每天早晚巡池一次,勤撈池內雜物和死魚,以保持池塘內的清潔衛(wèi)生。(2)、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250公斤徹底清塘消毒。(3)、定期每畝用生石灰25公斤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1克/立方米消毒池水,用魚用敵百蟲0.7克/立方米殺死寄生蟲。(4)、精養(yǎng)池塘,易于富營養(yǎng)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銅全池潑灑。
五、水與魚類的應激反應
魚類生活的環(huán)境溫度改變過大時,容易發(fā)生應激反應,造成感冒或者凍傷。一般魚苗放人池塘中溫差不宜超過±2℃,成魚轉池時的溫差不宜超過±5℃。
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中,我們一般要定期進行簡單的水質分析,有條件的單位可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水的pH值,水的硬度,水體中的氨、氮含量,水體中汞、鉛、銅等重金屬離子含量等方面均對養(yǎng)殖效果產生影響,特別是多數魚類喜歡生活生長在中性偏堿,氨氮含量小的水環(huán)境中。
二、養(yǎng)殖用水的管理和調節(jié)
在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有了好的水源和好的水質,還要注意水的調節(jié),養(yǎng)殖用水的管理和調節(jié)是個重要內容,這個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水位調節(jié) 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季節(jié)和魚類的不同生長階段適時進行水位調節(jié)。每年開春后便降低水位以迅速提高水溫,使魚類及早開食;在夏季的苗種培育過程中,“寸片”以前的夏花養(yǎng)殖應保持池水深度在50cm左右,以后隨魚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以提高苗種的成活率和加快生長速度;冬季來臨之前,深灌池塘,使池水達到最高水位,以保持池塘底層較高的水溫,在我們江淮地區(qū),水深2米的池塘底層水溫可達到10℃左右,不僅可以提高魚類越冬成活率,而且在垂釣場可開展冬季釣魚。
水溫調節(jié) 每種魚均有一定的適溫范圍,經常進行水溫檢測并采取一定調節(jié)方式使魚類達到最佳生長狀態(tài)。水溫調節(jié)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人工增水調節(jié),適時加注新水以使池塘水體溫度達到28-30℃最佳的水溫狀態(tài),這一點在甲魚的露天養(yǎng)殖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二是生態(tài)水溫調節(jié),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
水質調節(jié) 水質調節(jié)是進行水體管理的重要方面,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1)、適時加注新水。一般每半個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30厘米左右,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流水養(yǎng)魚的方式更佳。(2)、科學使用增氧機械。一般每2000平方配備3千瓦增氧機一臺,并適時開機增氧。(3)、用生石灰改善水質。每畝用生石灰25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每月一次。(4)、適時施肥。在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魚類的排便、餌料、殘渣等因素易使池塘氨、氮含量偏高,施肥量一般在每畝施磷酸二氫鈣7公斤左右,以降低水體中的氨氮濃度,達到施肥和調節(jié)水質的雙重效果。
三、水與養(yǎng)殖品種
進行高密度養(yǎng)殖時,可考慮不同水層、不同品種間的搭配;在進行熱帶魚(如淡水白鯧、羅非魚)和冷水性魚類(如虹鱒魚)的養(yǎng)殖時我們要注意水溫的制約因素。
四、水與魚病防治
魚病的發(fā)生是個綜合因素,但和水體相關因子的關系最密切,我們主要注意以下三點:(1)、堅持每天早晚巡池一次,勤撈池內雜物和死魚,以保持池塘內的清潔衛(wèi)生。(2)、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250公斤徹底清塘消毒。(3)、定期每畝用生石灰25公斤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1克/立方米消毒池水,用魚用敵百蟲0.7克/立方米殺死寄生蟲。(4)、精養(yǎng)池塘,易于富營養(yǎng)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銅全池潑灑。
五、水與魚類的應激反應
魚類生活的環(huán)境溫度改變過大時,容易發(fā)生應激反應,造成感冒或者凍傷。一般魚苗放人池塘中溫差不宜超過±2℃,成魚轉池時的溫差不宜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