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癥狀
山羊鼻鏡、頸部、體側(cè)、乳房部和尾部出現(xiàn)丘疹和水泡,繼而發(fā)展成小膿皰,破潰后形成黃色痂皮,隨后脫毛,皮膚增厚,形成皺褶和龜裂,20天左右蔓延至全身。
同時,病羊表現(xiàn)出煩燥不安、劇癢、采食減少。心跳60~100次/分鐘、呼吸15~22次/分鐘、體溫37.5℃~40℃,反芻和胃蠕動前期正常,后期變緩,導(dǎo)致病羊營養(yǎng)不良、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二、治療
1、用溫肥皂水浸軟患處,再用竹片刮去痂皮直至輕微出血,然后用清水沖洗后均勻涂布煙草浸劑,10%磺酊或敵百蟲粉。
2、頸部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0.2毫克/公斤,連用3天,隔5~7天再治療1次。
3、用硫磺、苦參、百部、川楝子各2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灌服,每天1次,連用3天。
4、病癥較重時,選擇晴朗溫暖天氣,適度剪毛后,用20%林丹乳油和清水配成0.05%~0.1%的溶液進(jìn)行藥浴。注意不能讓羊只喝進(jìn)藥浴水,同時讓羊只在藥液中保持1~2分鐘。浴液藥物還可用雙甲脒、辛硫磷,敵百蟲等。
三、預(yù)防
1、健康山羊與病山羊隔離。治療時要有專設(shè)場地,從病羊身上清除下來的毛、痂皮等應(yīng)集中銷毀,治療人員所用衣物器械必須進(jìn)行徹底消毒,治療過的病羊應(yīng)在未經(jīng)螨類污染的地方活動覓食。
2、山羊群不宜過密;羊舍要干燥、通風(fēng)、寬敞;用具保持清潔,定期消毒。
3、要防止和帶螨的野生動物,如狐、狼等,在放牧?xí)r間接接觸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