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殼素生產(chǎn)工藝
1.原料。蝦或蟹殼,用水洗凈。如短期內(nèi)不加工需要貯藏時(shí),必須洗凈曬干后貯藏。
2.浸酸。將凈殼浸于6%~8%的稀鹽酸內(nèi)(殼與稀鹽酸的比例為1:1.5)拌勻,殼不得露出。經(jīng)過28~48小時(shí),氣泡不再產(chǎn)生時(shí),殼軟化,說明碳酸鈣已全部溶解。用清水反復(fù)清洗 (以除去殼內(nèi)雜質(zhì))當(dāng)pH試紙測定的洗水呈中性時(shí),表明清洗完成。
3.浸堿煮。將酸處理后的軟殼放人鍋內(nèi)加入清水和8%~10%的氫氧化鈉,煮沸約1.5小時(shí),使蛋白質(zhì)、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
4.氧化脫色。將上述酸堿處理的殼,加水并加入適量高錳酸鉀溶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凈。
5.曬干。將脫色后的蝦殼或蟹殼,壓去水分,攤開曬干。即成不溶性甲殼素。
6.脫乙;。將不溶性甲殼素置于夾層鍋內(nèi),加入40%燒堿溶液,拌勻,在60~65℃溫度下保持24小時(shí),并定時(shí)攪拌。當(dāng)殼在1%冰醋酸溶解中能溶解時(shí),說明脫乙酰基已完成。取出用水洗呈中性,曬干后,得可溶性甲殼素(或稱殼聚糖)。
(二)甲殼素的性質(zhì)
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片狀固體,不溶于水、稀酸、稀堿和一般有機(jī)溶劑,可溶于濃無機(jī)酸。
(三)殼聚糖的性質(zhì)
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澤,半透明片狀固體,不溶于水或堿液,可溶于大多數(shù)稀酸。
1.原料。蝦或蟹殼,用水洗凈。如短期內(nèi)不加工需要貯藏時(shí),必須洗凈曬干后貯藏。
2.浸酸。將凈殼浸于6%~8%的稀鹽酸內(nèi)(殼與稀鹽酸的比例為1:1.5)拌勻,殼不得露出。經(jīng)過28~48小時(shí),氣泡不再產(chǎn)生時(shí),殼軟化,說明碳酸鈣已全部溶解。用清水反復(fù)清洗 (以除去殼內(nèi)雜質(zhì))當(dāng)pH試紙測定的洗水呈中性時(shí),表明清洗完成。
3.浸堿煮。將酸處理后的軟殼放人鍋內(nèi)加入清水和8%~10%的氫氧化鈉,煮沸約1.5小時(shí),使蛋白質(zhì)、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
4.氧化脫色。將上述酸堿處理的殼,加水并加入適量高錳酸鉀溶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凈。
5.曬干。將脫色后的蝦殼或蟹殼,壓去水分,攤開曬干。即成不溶性甲殼素。
6.脫乙;。將不溶性甲殼素置于夾層鍋內(nèi),加入40%燒堿溶液,拌勻,在60~65℃溫度下保持24小時(shí),并定時(shí)攪拌。當(dāng)殼在1%冰醋酸溶解中能溶解時(shí),說明脫乙酰基已完成。取出用水洗呈中性,曬干后,得可溶性甲殼素(或稱殼聚糖)。
(二)甲殼素的性質(zhì)
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片狀固體,不溶于水、稀酸、稀堿和一般有機(jī)溶劑,可溶于濃無機(jī)酸。
(三)殼聚糖的性質(zhì)
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澤,半透明片狀固體,不溶于水或堿液,可溶于大多數(shù)稀酸。